散文网 | 字典

蝼蛄读音:[lóu gū]

基本解释

  1. [mole cricket] 动物名。节肢动物门。昆虫纲。直翅目,蝼蛄科。背部茶褐色,腹面灰黄色。前足发达,呈铲状,适于掘土,有尾须。生活在泥土中,昼伏夜出,吃农作物嫩茎。通称蝲蝲蛄,有的地区叫土狗子

详细解释

  1. 昆虫名。背部茶褐色,腹部灰黄色,前脚大,呈铲状,适于掘土,有尾须。生活在泥土中,昼伏夜出,吃农作物嫩茎。通称“蝲蝲蛄”,有的地区叫“土狗子”。

   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一》:“ 盐山 有 刘某 者,患癃闭,百药不验,一夕,梦神语曰:‘铜头煅灰,酒服之,即通。’问:‘铜头何物?’曰:‘汝辈所谓螻蛄也。’” 马加 《双龙河》:“她们像夏天雨后的蝼蛄一样,从松土壳里翻出了身。”

百科解释

蝼蛄,大型土栖。触角短于体长,前足开掘式,缺产卵器。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。俗名拉拉蛄、扒扒狗、土狗崽(西南地区)、蠹蚍(度比仔),东北成为地蝲蛄。亦称为剪柳仔(扒手的台语)。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。全世界已知约50种。中国已知4种:华北蝼蛄、非洲蝼蛄(应该是东方蝼蛄,足迹遍及全国,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)、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,常出现于夏季的夜晚,长相区别于蟋蟀。夜间趋光性,有很不错的飞行能力。

蝼蛄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