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蒸读音:[gǔ zhēng]
详细解释
中医学病症名。为阴虚劳瘵的一种症状。
隋 巢元方 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下》:“夫蒸病有五,一曰骨蒸,其根在肾,旦起体凉,日晚即热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祠山应语》:“ 铸子 甫五岁,病骨蒸,势殆甚,凡药皆弗效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七回:“若不早治,久而变为骨蒸之疾,必有属纊之忧矣。”
百科解释
骨”表示深层的意思,“蒸”是熏蒸的意思,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,故称为骨蒸。即结核。骨蒸是虚热的一种,临床常称作“骨蒸潮热”。骨蒸潮热乃久病阴虚而致,即感觉有热感自骨内向外透发。治疗需要补肾滋阴,如用六味地黄丸、大补阴丸、知柏地黄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