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座读音:[shēng zuò]
详细解释
亦作“ 升坐 ”。登上座位。
《荀子·乐论》:“降,説屨升坐,修爵无数。” 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·王韶悔杀伐》:“ 王韶 在 熙河 ,多杀伐,晚年出知 洪州 ,颇多恨悔,栖心空寂,冀有以洗涤之。尝请 佛印 元公 升座, 元 知其意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﹝帝﹞方升座,殿角狂风骤起。” 郭沫若 《棠棣之花》第二幕:“ 聂政 升座,三人相让一回,仍凭栏席地而坐。”
百科解释
原为道教名词,自佛教全面模仿道教丛林制度后继承此说法。即升高座之意。系指师家登高座说法。据古制,升座与上堂同义,至后世乃有所别。(临济录上堂条、禅林象器笺垂说门)(杂语)禅家之用语,上高座而说法也。旧说曰普说为升座,或上堂亦称升座。即登高座说法。又作升座或升座。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云(大正48·347c)︰‘时大师至宝林,韶州韦刺史(名璩)与官僚入山,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,为众开缘说法。师升座。’〈古清规序〉(附于《敕修百丈清规》卷末)云(大正48·1158a)︰‘长老上堂升座,主事徒众雁立侧聆。’